服务热线

137 7521 5656
网站导航
新闻资讯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资讯

国际物流巨头为何大规模遭遇“寒冬”

时间:2023-11-08 10:22:28 点击次数:

近日,为应对货运需求下降,全球最大的航运公司之一马士基宣布将裁员至少1万人。


马士基表示,人员调整是对全年成本控制的补充。马士基掌握着全球约17%的集装箱贸易,被认为是全球贸易的风向标。其首席执行官柯文胜表示:“需求低迷、运价重回历史水平以及成本面临通胀压力已成为我们行业的新常态。”


裁员的不止马士基一家。美国供应链初创公司Flexport宣布作为削减成本计划的一部分,计划在全球裁员约20%。


自去年开始,国际物流巨头采取裁员手段进行降本已经屡见不鲜。今年开始,破产、卖身更是频频在国际物流巨头身上上演。它们有的是全球排名前几的巨无霸,有的是经营百年的物流名企,有的是曾经备受资本追捧的新晋翘楚。


在这一“充满挑战的时期”,部分国际物流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,“活下来”已经需要用尽全力。


作为全球性的物流巨头,它们的业务涉及物流诸多领域,都不约而同出现了盈利、营收下滑的局面。更多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生存恐怕更加艰难。


究其原因,根本在于一方面全球货量减少收入下降,另一方面燃油价格、员工薪资、管理成本等各种成本上涨,压力增大。为了争夺更多的货量,同行物流公司不得不主动或被被动卷进更加激烈的竞争中。


根据德路里最新发布的集装箱预测报告,全球集装箱航运业的前景继续黯淡,预计明年全行业将亏损150亿美元。德路里集装箱研究高级经理Simon Heaney表示,预计今年全球运费将下降60%(包括即期运费和合同运费),2024年会下降33%。


价格一路下跌,成本一路上涨,这不仅是集装箱航运业面临的难题,而是整个物流业面临的挑战。


面对严峻的形势,原本内部管理不善、无法使技术再提升效率的环节企业可能会最先出现经营问题。因为资本的收缩,它们也最容易在此时被吞并。一些巨头已经开始并购动作。


据全球货代巨头DSV的首席执行官Jens Bjørn Andersen表示,在运输行业取得了极高收入的几年里,收购价格也很高,但是现在看到了营业额的下降以及市场上更合理的收购价格。


而DSV也在调整收购策略,“现在,我们不再进行中小型收购。相反,我们的目标是主要竞争对手。公司规模如此之大,现在很难进行使公司规模扩大一倍的交易,但我们相信我们可以继续进行重大收购。”


全球海运货代排名27的物流巨头Toll Group也称计划在五年内通过收购将其业务扩大一倍。在2024 年第一季度将与三四家物流公司完成并购交易。


随着部分国际物流巨头的倒下,部分巨头已经摩拳擦掌,准备瞄准更大的并购标的,以扩充自己的市场份额。


未来很长一段时间,国际物流巨头面临的环境依然充满挑战,还在牌桌上的玩家们仍须小心,在市场的波动中可能一招不慎,就会满盘皆输。

电话:0519-81880123     81880456     手机:13775215656 李总

地址:常州市钟楼区怀德南路218号

 苏ICP备11056618号-25